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外国人怎么教育孩子的_外国人怎么教育孩子的心理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外国人如何教育孩子
- 2、外国人在新加坡生孩子,国籍怎么定。什么准证才能在新加坡生孩子?
- 3、为什么外国人的教育方式那么开放?
- 4、为什么中国人都那么喜欢要孩子?外国人不愿意要孩子呢?
- 5、外国人在德国生孩子,出生的孩子算德国国籍吗
一、外国人如何教育孩子
美国家长们认为,除营养和知识外,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尊重。因为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和孩子讲话,美国家长从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孩子不肯吃饭时,美国家长从不硬逼,而是婉转地说:“你看萝卜馅饼在等着你,你不吃它,它就不高兴了。”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很少动辄指责孩子,而是说:“我想你不是有意的,下次就不会这样做了。”如果孩子要换衣服,他们也是以商量的口气说,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带孩子外出串门时,如果主人拿出什么东西给孩子,美国家长不会像大多数中国家长那样,提前替孩子回答“他不吃”、“他不要”等,而是由孩子做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需要一概满足,对于主人没有主动提供的东西而孩子又想要,家长一般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解释和说明。比如,当孩子想要主人家珍贵的玩物时,家长就会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东西,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需求而不顾别人的感受,从而让孩子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
不少中国家长喜欢“人前教子”,常在别人面前指责、训斥自己的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而在美国,家长们认为这是一种犯罪,因为对孩子当众的指责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英国: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中国家长们就会一笑了之,抢着帮他把问题处理掉,或者干脆让孩子放弃。
英国家长却不这样认为。麦克的儿子查理今年10岁,这个小男孩不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头头是道。在中国,这些知识可能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麦克正在洗碗,感到很好奇。于是麦克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查理马上跳进洗碗池里干了起来。这是在洗碗,同时也等于是在洗澡,衣服裤子全都湿了,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摔碎了一个。
麦克没有制止他,一直站在旁边,看着查理的一举一动。开始,查理还在笑,慢慢地,他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凉水粘在身上……他求助似的看了看麦克,麦克把头转到了窗外……终于,他忍不住地哭了起来。
直到这时,麦克才把他抱出来,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边,然后,在查理的注视下,一个个地把碗洗干净。接着,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麦克又教他怎样把碗洗干净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来越好了。
麦克的想法很简单:“要给孩子失败的机会,面对失败,一次次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孩子学习并掌握能力、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
澳大利亚:教给孩子生存能力
澳大利亚有钱人家的孩子,一般从小就被家长送去学开船,教练常常把船泊在浅滩上,船底船身难免会沾满沙子。猫头的工作就是用抹布、清水把它们清洗干净。11岁那年,他趴在船身上,在太阳下一天干上6个小时,整整干了一个暑假,他妈妈也不会因心疼而阻拦。因为在她的观念里,猫头有权也有能力安排自己的时间。
鱼生那阵子上课时老打盹,问他原因,他自豪地说:“我每周四上午5点到7点在我家的街区送报纸,一次可以挣14块钱!”班上其他男孩羡慕不已。
以中国家长的心态去考虑,我们是决不会允许这类事情发生的:让孩子到浅滩擦船,出了意外怎么办?为了挣14块钱上课打盹,学不好功课怎么办?而澳大利亚的家长们却不这样想,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能力最重要,而不是看重孩子学了多少具体知识。
澳大利亚的孩子们都特别能忍耐,他们从小被教育:身上不舒服可以告诉家长去看医生,但不可以没完没了地抱怨、呻吟,抱怨是没出息的表现。冬天里女生们都清一色穿裙装校服,小男生则穿短裤西装。即使是星期天,家长也不给孩子们穿厚衣服,他们仍是一副短装打扮在公园的草地上跑来跑去。澳大利亚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长大后敢做敢当,有能力,有创造力,同时还要有从小锻炼出来的、不怕寒冷饥饿劳累的健壮的身体。
以色列:让孩子不断提问
都说犹太人做生意很成功,教育孩子是不是也有一套?我不自觉地观察利娅和拉米尔。利娅是以色列人,因老公在美国工作,她也带着儿子拉米尔在美国生活。
那天,拉米尔从幼儿园的接送车上回到家。利娅就问拉米尔:“今天你提问了吗?”拉米尔连连点头。“那么,你都问了些什么呢?”利娅继续问。拉米尔开始复述他一天中所提的问题:为什么树叶有红的也有绿的?为什么有的蚂蚁会有翅膀?为什么牛奶不能换你的饼干……我略数了数,这小家伙一天问了十几个问题。利娅满意地点了点头。
原来,每个犹太人在很小的时候,几乎都会被长辈提问。利娅小时候,她爸爸就让她每天都问别人十个她不懂的问题。如果没有人回答她,就自己去找出答案。
“这没什么,”利娅说,“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提问中长大的。”
我忽然发现了我一直在探寻的秘密所在犹太人崇尚创新,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并不耻发问,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自然就越来越多。
读了上面的文章,心中感慨良多,每个事例都是针对中国父母而写。
美国人关注孩子的自尊,我们则认为孩子小,应该接受家长的管教,自尊是成年以后的事,所以我们训斥孩子像吃饭一样容易和平常,殊不知这样损害了多少孩子美好的心灵和愿望。
英国人允许孩子失败,而我们看到孩子失败就大发雷霆,大骂孩子笨,没出息,窝囊废,把孩子贬得一无是处,使孩子沮丧不已。而我们看到垂头丧气的孩子会自鸣得意,认为自己教育成功,孩子认错听话了。可是这恰恰是最大的失败,而后果则不堪设想。
澳大利亚的教育方式更无法为我们接受,不考大学就等于失去了与别人平等竞争的机会,什么都能耽误,就是学习不能耽误,高考指挥棒使得家长们疲于奔命,孩子心力交瘁。考上大学的孩子有很多缺乏生存能力,照样找不到工作,成为家庭的负担,有的不适应社会,自闭,抑郁,甚至轻生,象牙塔里的天子骄子跳楼身亡的事情何止一件?难道不能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以色列注重发展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学会提问,就是学会探究、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我们总是让孩子记忆、计算,反复训练,但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让孩子学会思考。这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也是国家发展的关键,一个善于思考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强健的民族。
外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
●孩子跌一跤,让他自己爬起来,让他觉得成长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让孩子在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时,注目两分钟。
●带孩子去动物园,主要是为了获得知识。
●带孩子到公园、森林去,让他们喜欢绿色,让他们热爱生命。
●让孩子懂得,认真为人做事,要成为每一个人生活中的好习惯。
●使孩子成为一个最热情、具有积极向上精神的人。
●即使你的经济状况很好,也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部分学习费用,或支付保险费用。
●鼓励孩子在16岁以后,在放假期间,找一个钟点工的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军人、警察、消防员、环卫工人、教师和医生。
●让孩子学习音乐,学会听懂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一切可以引以自豪的好作品。
●鼓励孩子上台演说、演唱、跳舞、朗诵。
外国教育孩子的方法
澳大利亚人再富也要“穷”孩子,美国人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英国人通过“餐桌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素质,每一位父母都“望子成龙”,“老外”们也不例外。
无论中外,父母们都希望自己是孩子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成才需要各种条件,如富有创造性和个性,逆境中磨练以及具有较高的文明素质等等,而绝不是仅仅停留在让孩子吃饱肚子、多读几本书和溺爱孩子上。世界各国教育孩子的方法多种多样,来看看吧,或许你能得到些启示……
美国:逆境中塑造独立性
对孩子独立的培养性的培养,以美国最为突出。美国儿童自两三岁起便独居一室,如果孩子有恐惧心理,大人便买一种专门的灯,安在孩子的卧室里,彻夜亮着驱逐黑暗。父亲或母亲临睡前到孩子房间里道一声晚安就走了,孩子则抱着娃娃之类的玩具自己入睡。孩子稍有自理能力便要自己布置、整理自己的房间。在美国,1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能自己吃饭,父母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小桌上,让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吃饭。在幼儿园,几个月大的孩子就会独自喝奶,2岁以上的孩子全部用刀叉吃饭。
和美国人相比,中国的父母太疼爱自己的孩子,每一件小事都照顾得无微不至,看起来是好事,实际上是害了孩子。据一项调查表明,中国的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上的独立处事能力比国外的孩子要差一些。自理能力比外国孩子要迟5-6年。
奥地利:“想象幼儿园”
在欧洲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个别具一格的幼儿园——“想象幼儿园。”顾名思义,即是以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为“特色”的。步入“想象幼儿园”的其中一个教室,犹如走进了童话世界。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尽情张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装扮成美丽的白雪公主或是可怜的丑小鸭。在被命名为“太空世界”的教室里,孩子们驾驶模拟太空船遨游浩瀚的宇宙,想象着地球以外的星球上的生命进行沟通。在手工间,孩子们使用特制的小型刨子、锯子,切割不同形状的小木块,并涂上颜料,最终制成一套积木;在缝纫间里,孩子们学着穿针引线,为玩具熊或洋娃娃缝制自行设计的新衣……
孩子玩耍时,是自发自动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佳时机。通过这些“玩耍”还能够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语言能力等等。
英国:餐桌教育
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庭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了。一般两岁时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英国人杜绝孩子偏食、挑食。如果孩子一个劲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他们认为,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英国“餐桌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使其具备各种种值得称道的素质或性格。通过孩子对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孩子的独立性。
二、外国人在新加坡生孩子,国籍怎么定。什么准证才能在新加坡生孩子?
外籍人在新加坡生孩子,出世的孩子国籍是依父母亲国籍,孩子出世后需要在期限内向自己国家大使馆登记,申请护照。
外籍人要在新加坡生孩子,必须要有妇产科生产孩子医药证明,提呈向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申请,一般移民与关卡局会给予短期访问证,视情况而定,取决于ICA。
扩展资料
一、本地生育报销需提供的材料证件:
1、参保职工《医疗保险证》(或社会保障卡、或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2、《妊娠诊断证明》(加盖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专用章和生育保险专用章)。
3、妊娠化验单或B超检查单(加盖医疗机构生育保险专用章)。
4、《生育服务证》原件和复印件(办理计划生育妊娠登记的不用提供)。
5、代办人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二、异地住院生育:
异地分娩职工在住院十日之内到开发区社保分中心二楼专项服务窗口办理其他住院登记手续,所发生的住院费先自行垫付,待产假结束后报销。在办理住院登记手续之前先确认职工已办理妊娠登记和异地就医备案手续。
异地住院生育办理住院登记手续需要以下材料:
1、住院证(盖生育保险章或医疗保险章)。
2、生育服务证原件及复印件。
3、妊娠登记表职工留存联(第二联)。
4、本人社会保障卡或医疗保险证。
5、代办人的居民身份证及复印件。
新加坡孩子出生政策
在产假方面,强制性的产假有八周,产假期间,员工领全薪,非强制产假则有16周,假期长短由雇主与劳方协议,员工在非强制产假期间领半薪,工资成本由政府负担。
除了产假与津贴的发放外,新加坡政府也积极设置婴儿托管服务,目前约有二十多家婴儿托管中心,可照料三百个婴儿,星国政府更计划在未来五年,将婴儿托管中心增加至三千个。
此外,每个小孩的育儿津贴折合台币约每 月7500元,两个小孩以上的家庭,给予高免税额及特别扣除额,生到第三个小孩,还可分配到国宅。另外还有「婴儿红利」计划,政府会在一对夫妇生第二个或 第三个小孩时,将钱存入夫妇的户头,供应其支付托儿所或幼儿园的费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育保险
百度百科-生孩子
三、为什么外国人的教育方式那么开放?
其实在任何地域都有同样的情况,就是每个国家民族都有他好的智慧,但都有不少人存在形而上学的情况。我们中国也有灿烂的五千年文化,教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助人为快乐之本,等等,这些都是真实的智慧,真落实了,就真的可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幸福和谐,但不少人听了,觉得,嗯。
。。。。。道理很好,但,行为照旧。所以问题关键在于教育,没有真的教育,这些好的智慧都落实不到人民中去。所以《礼记》里面才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而教育,又不是指制式的教育,许慎在《说文解字》里面说:教 – 上所施下所效也。育 – 养子使作善也。
上行下效。这句话已经点出来教育的核心在身教,而不在言教。古有明训,「身教者从,言教者讼」,你只讲,没有榜样给他看,没有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被教的人不听不单止,还会和教的那个人吵架。所以重点是有人要把这些智慧做出来(圣经也好,佛经也好,四书五经也好,都是智慧)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北京师范大学校训)这样才能真正改教好自己,教好别人。
四、为什么中国人都那么喜欢要孩子?外国人不愿意要孩子呢?
外国人觉得孩子是负担,若不能给予很好的条件,他们宁愿不要孩子 中国人觉得孩子是传宗接代,生不出孩子就是不孝 外国人喜欢收养孩子,他们觉得孤儿是没人疼爱的,他们会用自己的爱来养育他们收养来的宝宝 这是素质问题,也是精神文明的一方面
五、外国人在德国生孩子,出生的孩子算德国国籍吗
依据德国国籍法(Staatsangehörigkeitsgesetz)的规定,宝宝因出生的事实可能自动取得德国国籍的情况,可分为因为血亲或是因为出生地两种原因。血亲的部分就是只要父母一方具有德国国籍的话,无论宝宝的出生地在哪,宝宝都将自动拥有德国国籍。
如果父母不具有德国国籍均为外国人,但宝宝是在德国出生,且出生的时候父母任何一方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话,那么宝宝也会自动拥有德国国籍:
(1)有德国或欧盟无限期居留许可(unbefristetesAufenthaltsrecht)(简称长居);
(2)自宝宝出生日前8年内合法经常居留于德国境内。判断要件是否符合,会由户政事务所(Standesamt)自动向所属的外国人管理局查明,宝宝的父母毋庸查询,若符合要件者,将会接到户政事务所的书面通知。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外国人怎么教育孩子的_外国人怎么教育孩子的心理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外国人怎么教育孩子的_外国人怎么教育孩子的心理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母婴健康成长群,学习健康育儿,产后瘦身,添加 微信:1533261829 备注:好身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ytcf.com.cn/2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