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孩子抢一岁孩子东西_两岁孩子抢一岁孩子东西怎么教育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两岁孩子抢一岁孩子东西_两岁孩子抢一岁孩子东西怎么教育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宝宝喜欢抢别人的东西怎么办,家长应该怎么应对?
- 2、宝宝两岁半,喜欢打架抢东西,做为妈妈该怎么办
- 3、孩子总爱抢东西怎么办?
- 4、一岁宝宝爱跟着两岁的宝宝屁股后面,两岁宝宝不爱和小的玩,烦小的抢东西,要打,咋整?
一、宝宝喜欢抢别人的东西怎么办,家长应该怎么应对?
告诉孩子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并且在生活中如果一直抢别人东西的话,属于一种没有礼貌的行为,而且以后也不会有很多的小朋友愿意和自己玩。
二、宝宝两岁半,喜欢打架抢东西,做为妈妈该怎么办
抢东西、打架这种行为对于一个2岁的宝宝来说很正常,在他们的意识里“玩具”可比“朋友”重要多了,要他为了友谊而放弃玩具的可能性很低。为了捍卫玩具的“所有权”,他命令、威胁别人不要拿他的玩具,甚至以打人、抢夺的方式夺回自己的所爱。他只知道自己很想玩,如果别人把玩具抢走,他会很难过、很生气,可至于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他则无法体会。
至于2岁宝宝总爱突然动手打人,是不需要什么正当理由的。这个年龄的宝宝还不会与人交往,又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因此,他就会用打人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不会考虑打人会伤害别人,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考虑别人的感觉。有时宝宝打人不是想要得到什么,他只是想试探一下打人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被打的人是惊讶、害怕、反击,还是哭泣?帮助宝宝分清“自己的”和“别人的”
2岁宝宝一切奉行“拿来主义”,只要喜欢的就是“我”的,这是宝宝自我意识的体现。幼儿自我意识的确立、自我意识的分化首先是从物质开始的。这个时候,只要是他看到的、他喜欢的,都被认为是他“自己的”,他当然会毫不犹豫地扑上去,行使他做主人的权力。所以,先别忙着给2岁宝宝贴上“强盗”的标签,而应帮助他分清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我”的。
当宝宝抢别人的东西时,不要大声斥责他,那样反而会使他变得更霸道。这时最需要做的是把宝宝紧紧抱住、阻止他,或是要求他把抢来的东西还给人家,告诉宝宝这不是他的东西,一定要还给别人。当然,宝宝一定会生气、会痛苦,他觉得妈妈在向着外人,而不帮助自己。无论宝宝如何挣扎、踢咬、号哭,都不要手软。要让宝宝明白,不是自己的东西绝对是不能要的,抢东西是不好的行为。等宝宝火气平息后,拉着宝宝的手,和风细雨地给他讲道理,经过多次的引导,宝宝就会慢慢地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属于他,逐渐改变了抢夺的行为,他的物质分化意识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平时,带宝宝出门时,最好随身带着他喜爱的玩具。这样,当宝宝抱着别人的东西不放时,就可告诉他:“这是别人的,你的在妈妈这里呢。”然后拿出来给宝宝看,这也会让宝宝逐渐分清物品的所属。或者,也可以采取物品置换的方法,让宝宝将自己的玩具与别的小朋友互相交换,宝宝也会在分清物品所属权的同时,学会与人交往合作。
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要对宝宝的自我意识进行引导和保护。当使用宝宝的物品时,必须事先征求他的同意,这样可为宝宝树立模范作用,同时也让他懂得尊重他人的所有物品。如果宝宝拒绝,千万不要强行使用,最好和颜悦色地告诉宝宝,不能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对于不属于宝宝的东西,也要明确告诉宝宝:“这是爸爸妈妈的房间,宝宝的房间在对面。”带宝宝去公共场所,要告诉宝宝,尽管这里有许多玩具,但不是宝宝的,宝宝的玩具在家里。
为了争夺物品,宝宝有时也会动手打人,在这种行为出现之初,就应严厉地告诉宝宝“不许这样做”。然后再耐心细致地向宝宝讲明道理,告诉宝宝打人会使别人受到伤害。然后领宝宝一起向被打的人表示歉意和慰问,再让宝宝主动承认错误,保证以后不再打人。在劝解宝宝的过程中,口气不要严厉,先要婉言相劝,给他讲道理,通过劝说来使他安静下来。如果婉言相劝仍然无效,不妨对宝宝来个不理不睬,让宝宝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
经过妈妈的引导,2岁宝宝有时也会表现出礼让温和的行为,如主动与别人交换玩具,或将自己的物品与人分享。这时要不失时机地给予他奖赏和鼓励,使他觉得有一种自豪感。这样,他就会尽量强化自己的良好行为,以得到更多的奖赏和鼓励。
三、孩子总爱抢东西怎么办?
这个时期的宝宝在一起游戏时,常常不客气地互相抢东西,这是因为他们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需要并不强烈,也不知怎么去交往,更弄不清楚玩具还有个所有权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要觉得好玩就抢过来,抓到手里就是自己的。当别的孩子要宝宝正在玩的玩具而他不给时,父母不能强迫他把玩具给别人,因为那会使他失望、委屈,觉得父母也帮助别人欺侮他,只能更增加他的自私心理。
父母对这个年龄宝宝的"抢物"用不着过多干预,有时就是让他们相互抢也没有什么。如果孩子为抢东西而打人、抓人,要不动声色地把他引开,转移他的注意力,等他平静下来,再讲清道理。用不着当时就狠狠地责备他、羞辱他,那样反而会使孩子变得更自私,更厉害,或者使他感到十分委屈。随年龄的增长,宝宝慢慢就会产生和小朋友交往的需要,逐步学会和别人的宝宝交朋友。这时也就会慢慢大方起来,因为这时候他会感觉到大家一起玩玩具才更有趣,更快乐。
这个时期的宝宝正处于第一反抗期,他们经常和父母唱反调,父母若坚持要求宝宝服从,往往会弄得双方都不愉快。因此,父母对宝宝要慎用"不"字。因为这个"不"字只是否定了宝宝当时想要做的事,却又没有告诉宝宝应该怎么做,孩子只好仍照原来的想法坚持下去。比如宝宝在玩沙子时随手乱扬,妈妈就应该说:"宝宝咱们一起来挖个洞吧!"而不是仅对孩子说:"不许扬沙子。"这样使孩子比较易于接受,乐于服从。
家长要善于在宝宝面前巧用"帮"字。有时父母叫宝宝不要把房间搞得太乱,他偏不,父母叫他喝牛奶,他就是不肯喝。父母可以这样说:"我的牛奶喝不完要坏的,请你帮我喝一点"。"我的房间太乱,请你帮我收拾一下"。这样,宝宝就乐于接受,就会服从。
2岁多的宝宝不可能象大孩子那样去受教育,父母要善于在日常生活的细微环节中发现宝宝的兴趣,并适时地加以引导和培养。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幼儿的舞蹈动作,几乎都是模仿性的。好舞好动是宝宝们的天性,2岁时开始形成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的动作,意味着宝宝舞蹈动作的开始。因此,家长要创造条件,培养宝宝随音乐动作的能力。可以让宝宝模仿做动作,模仿的对象有动物、植物、自然现象及人的各种活动等。
2岁多的宝宝除了不可能要求他(她)自己擦屁股以外,已经可以训练他大小便前自己脱下裤子,自己找盆坐下,拉完之后再叫大人来帮忙擦屁股了。可以循序渐进,比如,如果穿的衣服较多时,妈妈可以帮他(她)脱下外面较难脱的裤子,让他(她)自己脱下内裤,到夏天时宝宝就更容易自理了。注意宝宝穿的裤子最好是松紧带的,而且不能过紧,便于宝宝穿脱。宝宝经常会玩得忘了大小便,直到憋不住时才想起去厕所,如果裤子不便穿脱,就很容易使宝宝陷于困境。另外还应把宝宝的便盆放在厕所的墙边或一个角落里,这样宝宝自己找盆坐下时,有个参照物和扶助物,避免情急之中把盆坐翻,或者宝宝没坐着盆却坐在了地上。多锻炼几次后,宝宝自己就会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也就不用大人帮忙了。这时要及时给予宝宝表扬和鼓励,渐渐宝宝就会习以为常了。
2岁多的宝宝可以玩"很复杂"的组装玩具了,看到他(她)组装出来的图形,不由人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宝宝的运动能力强了,滑梯、攀架、秋千等玩具不是家庭能买的,但可以给宝宝买辆小童车,让他(她)拍一拍花皮球。
这个时期的宝宝自我意识增强了,他们对玩具也有了自己钟爱的类型。比如,男孩子可能着迷于汽车,为他买套汽车城回家,宝宝会很长时间地在家中操纵他的"城市"运转。对女孩子来说,小碗、小盘、小娃娃,玩起娃娃家也是趣味无穷。
这时的宝宝模仿能力和观察能力也都增强了,听诊器、注射器,可以让宝宝当起小医生;小板凳加上火车头,可以让宝宝成为小司机。这种游戏可让宝宝了解社会,学习观察,知道规矩。为了让宝宝进入"角色","道具"是必不可少的。
给宝宝买玩具一定要注意玩具的安全性。玩具的材料应该是无毒无害的,因为宝宝经常会将玩具含在口中或用牙咬,所以特别要注意不要买易剥脱漆和小零件的、用了含铅染料的或非食用型塑料的东西。不要给宝宝买尖锐的、坚硬的、沉重的、高度旋转的、向前速度快的、能蒙住宝宝口鼻的、易于缠绕的玩具,以免发生危险。选购玩具要记住以下几原则:有趣、有益、无害、不贵。
父母还应该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社会情感,这样可以帮助他(她)和谐地与人交往,并懂得关心爱护他人,体谅、宽容、同情、尊重别人。还能使他适应未来社会的环境竞争与压力,在逆境和挫折中充满自信,并积极进取。一个情商高的宝宝应做到,无论周围的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平和、开朗、快乐的心态和强烈的责任心。
一些不利于社会情感培养的几种现象:
1.过度保护,家人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会让宝宝失去参与实践的机会;
2.过度称赞,过份的赞扬会让宝宝失去正确评价自己的是非观;
3.过度溺爱,过份溺爱会让宝宝害怕进入社会生活中锻炼成长。
因此,建议父母应注意的事情:
1. 时时给予孩子信任和关爱;
2.教给孩子方法,并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3.生活中不要将孩子放在首位(至少表面不要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4.家庭内的生活法则应符合社会公德;
5.注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6.教孩子学会表达"谢谢你",这是人际交往第一节课的内容。
四、一岁宝宝爱跟着两岁的宝宝屁股后面,两岁宝宝不爱和小的玩,烦小的抢东西,要打,咋整?
两个宝宝都那么小,相差一岁。你只能在旁边看着他们两个。抢东西玩的时候劝一下,他们都不懂事慢慢的跟他们讲道理。等他们一年一年的长大了。就会好些。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两岁孩子抢一岁孩子东西_两岁孩子抢一岁孩子东西怎么教育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两岁孩子抢一岁孩子东西_两岁孩子抢一岁孩子东西怎么教育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母婴健康成长群,学习健康育儿,产后瘦身,添加 微信:1533261829 备注:好身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ytcf.com.cn/5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