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信独立的孩子_培养自信独立的孩子心得体会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培养自信独立的孩子_培养自信独立的孩子心得体会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培养孩子自信,就是非常重要的方向之一,孩子的自信该怎么培养?
想让孩子有足够的自信,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肯定,同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自信心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相比较学习来说,更能帮助他们取得最后的成功。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重担就交到了家长身上,不过很多人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培养,也因此而误导了孩子。
一、正确的引导
有些孩子之所以不够自信,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身上有很多缺陷,例如长得不够漂亮,个子不够高,学习成绩不够好等等,所以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如何接纳和认可自己。在生活当中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培养他们去做喜欢做的事情,努力突破自我,这样孩子在努力的过程当中就会越来越认可自己。
二、足够的关爱
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让他们感觉到安全感,这样才能变得更加自信。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那些没有父母疼爱的孩子,他们的性格大多非常自卑,缺少自信心。而在父母关爱下成长的孩子能够感觉到家的温暖,和父母对自己的支持,这类孩子通常会十分坚强,即便是遇到困难也敢想敢冲,因为他们知道父母是自己的后盾,无论多大的事情都不用害怕。
三、减少过度保护
家长一定要多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而不是去过度的保护他们,例如孩子在生活当中遇到了一些小困难,很多家长只想着尽快帮孩子完成,却没有想过孩子可以通过这件事情来锻炼他们自身的能力,并且增强自信心,如果家长把孩子保护得太好,孩子在经历挫折之后,就如同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很快枯萎凋零。所以家长不要总想着去保护孩子,而是要教会他们去成长。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和独立性呢?
充分信任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成长时间和空间,更少压力地去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背后的规律,找到自己独特的解决方式。
懂得「筛选问题,明确主体,给足时间」,通过技能教养法让孩子拥有独立面对问题的信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无论父母的育儿理念多么先进,执行得如何完美,孩子依然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挑战父母。
比如男孩 5 岁了,还整天尿裤子,怎么办?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总是用拳头说话怎么 办?做作业总是东张西望?……
没有一个孩子的成长能一帆风顺,总是有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需要解决。面对问题时,有一类家长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头上,遇到问题立刻出手解决,帮小孩搞定所有难题,铺平所有的路。这类家长被称为直升机家长,其实,这不是个褒义词,因为,你帮孩子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反而会带来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孩子不会自己独立去解决问题。
孩子只有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才能成长为一个自信独立、有学习能力、有担当的成年人。我们大人都知道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怎样教孩子「捕鱼」,也就是怎样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需要记住这一句话:筛选问题,明确主体,给足时间。
1、筛选问题
我们先来看怎么筛选问题。我们常常会看不惯孩子的很多地方,甚至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处处是问题,浑身是问题,从早到晚都在出问题。但是,研究告诉我们,一个阶段只能解决一个问题,如果你能守住自己唠叨的嘴,过度的操心,聚焦一个问题来解决,那么你会发现一个阶段解决一个问题的效率要比你同时唠叨很多问题,效率高多了。
那么怎么选择哪个问题应该是要重点解决的呢?我给你四个维度,帮你完成问题筛选:
第一个维度:问自己是实质问题吗?实质问题,就是一件事情发生,它的结果是由别人承担, 而不是孩子自己承担。这种问题是父母要出手来管的,如果家长不出手干涉, 孩子就变成了熊孩子。和实质问题相反的,就是后果是孩子来承担,而且孩子是可以承担的问题,那这种父母就不需要管。比如孩子走路不是慢慢走的,而是跑得很快,结果摔跤 了,他摔个一两回,一旦自己承受了这个后果,你发现他就会改变。
第二个维度: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意思是说,问题出现是因为孩子,还是其他因素。很多父母不能接受的问题,其实很可能都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其他人的问题,甚至就是父母的问题。
比如一个孩子在外面特别乖巧,但是回到家就变得肆无忌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家像条龙,出去像条虫」。这个问题一般都不在孩子身上,背后很可能是照顾者对孩子保护得太好了,使得孩子没有能力应对外面的世界。所以问题可能出在都是照顾者身上,而不是孩子的问题,这个时候鼓励孩子要大胆就没什么用。
第三个维度是:随着成长会改变吗?
如果有些问题的确是孩子的问题,但是,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孩子本身的心智和身体机能的发展,年纪大一点,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所以这些问题其实可以放一放,不用着急让孩子改掉。
比如很多父母在孩子四五岁,甚至更小的时候就希望孩子能写好字,或者,一到夏天就着急给孩子进行如厕训练。这些其实在当下都是不需要解决的问题,父母们应该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理解孩子在每一个成长阶段的不容易。
第四个维度,问自己是故意的问题吗?也就是看看问题是孩子在无意识情况下造成的,还是故意造成的,如果是不是故意的,那这种问题,也不用管。比如,比如孩子的手部动作幅度比较大,啪一下把杯子打翻了,这个时 候,你要去告诉他手部动作的幅度不要那么大。你说很简单,觉得自己都告诉孩子怎么做了。可是这可能是孩子偶然发生的行为,他并没有意识到,让他改是改不掉的。
综合一下这四个维度,只有是实质性的问题,主要是孩子自己的问题,而且不是无意的,随着年龄长大也不能改善的问题,才是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筛选完问题,我们就可以往下进行,明确解决问题的主体。
2、明确主体
我先来问你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孩子遇到问题,比如和同学闹别扭了,你会不会插手?你第一个反应肯定是,「还是让孩子自己解决比较好」。那如果这个问题孩子自己一直没有解决呢?你能忍住不插手吗?很多人回答这个问题估计就不那么确定了。
其实,培养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步要搞清楚的就是,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孩子,不是父母。
如果解决问题的主体是父母,那么对孩子来说,就失去了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当再次发生类似事情的时候,孩子还是做不到充满信心地自己解决问题。
当然,我并不是说父母就袖手旁观,完全让孩子自己来解决, 而是强调父母要谨慎出手,要给孩子留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父母在一旁倾听孩子的方案,让孩子有试错的空间,在一旁起到陪伴和偶尔搭个台的作用,并不是我们和孩子分析问题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我儿子查理三年级时,有一天回到家哭着说自己被打了。他被揍了几拳,还被推搡在地。被这个孩子打不是第一次,以前也被打过,但是都不严重,这次显然是被打得太疼了,查理哭得很厉害。
我问查理两个问题:这个打人的孩子是只打你一个人,还是别人都打?他打你的时候,你身边的同学怎么说?查理回答:「这个孩子经常打人,谁都打,这次他打我的时候,大家都批评他,说他不对。」
通过这两个问题,我排除了查理被霸凌的可能性。因为如果是霸凌,孩子很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需要父母出面和学校沟通。这次是一般男孩子之间的身体冲突,是查理必须学会处理的。
于是我问查理:「你希望妈妈怎么帮你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查理回答:「你和我们老师说一下,我希望他明天向我赔礼道歉,并且我会告诉他,我不原谅他,因为打人是不被原谅的。」
我觉得这个要求很合理,于是给查理的老师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
第二天,查理的老师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打人的同学已经向查理赔礼道歉,结果出乎意料,查理马上表示原谅了那个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都是查理占主导,解决方案是他提出的,我作为家长只是负责配合。这就是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第二步——明确主体。明确主体后,父母只需要多问问孩子:你希望我怎么做?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孩子尝试自己来回答这些问题,并去实践。
不过做到这一步,对很多家长来说并不太难,难的是,当一个问题拖了很久,我们能不能忍住不插手。
3、给足时间
比如,那个打人的孩子和查理是同桌,所以我老是担心这样的事反复发生,就问查理,需不需要帮他换位置。但查理拒绝了。理由是,如果他不愿意和打人的男孩坐的话,全班就没人愿意和他一起坐了。
虽然很难,但我还是牢记「谨慎出手」的原则,让孩子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尊重孩子的决定。
不换座位,那个打人的孩子又不可能马上改变,所以之后查理被打的情况还是经常出现。我发现查理回到家经常画画,在画里,他把自己画成了超人,在对着一个小个子的人或发脾气,或讲道理。我一看到这个就知道他在学校又被打了,被打以后没地方发泄,就只能回家画这样的画来发泄。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
我还是忍住没插手,但忍得有点辛苦,并且常常觉得有非常容易的方法去解决,没必要让孩子自己去冒这样的风险。身边的老人也给我压力,觉得我不管孩子,不是个尽职的好妈妈。
可是,我一直做这方面的研究,很清楚地知道,当我们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会发现他需要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得多,而且我们并不确定他是否真的能自己解决。但父母给出意见方案,如果孩子能够遵照执行,很快就能有效果或达到目标,这个前进的道路是直线往上的。如果孩子自己解决问题,道路则是弯弯曲曲的,甚至他们经常走冤枉路,因为自己摸索的过程肯定慢于完全按照别人说的做。
所以这就是第三个重点,除了明确主体之外,如果想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得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把这些问题的探索看作长期战,孩子在其中奋斗,父母在一旁给孩子提供能量支持和帮助孩子情绪调整就可以了。
父母不焦虑,给予孩子足够的成长时间和空间,孩子才能有信心,更少压力地去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背后的规律,找到自己独特的解决方式。
在查理和同桌持续产生矛盾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查理自己在不断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带书到学校去分享给同桌,或者多带块橡皮去学校。
一个学期后,我发现这个问题好像解决了,因为查理不再画类似的画了,而且告诉我,那个孩子现在已经是他的兄弟了。
我对查理解决问题的方式非常吃惊。我是一个母亲,自家孩子遇到一个打人的孩子,我本能的、自私的想法是把打人的孩子和我的孩子隔离开,但是,我的孩子却不是这样想的,还想着帮助打人的孩子,想着如何和他做朋友。最后,查理也用自己的方式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把问题最终解决了。
给足时间的关键是父母要牢记:孩子解决一个问题,可能需要七次犯错的机会,请掰着手指头数,到孩子已经同样的错误犯了 7 次,或者孩子向你求助,再出手吧。
三、作为父母在生活中,怎么样才能培养一个自信又独立的孩子呢?
想要培养一个自信又独立的孩子,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爱意。孩子首先在有爱和和睦的家庭中长大,才能充满自信,而独立,则是需要放手让孩子去闯到属于自己的天地标,在任何事情上都为他做决定,保驾护航。所以,主要还是从教育方式上来决定孩子是否独立又自信。
自信独立的孩子有共同的特点,便是出生在有爱的家庭中,因为父母的恩爱和家庭的和睦,让他们在生活中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心安理得地享受来自于父母的一切。没有家庭的争吵和烦恼,使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便是美好的,也认为自己是美好的,这样的孩子才会自信而阳光,在面对生活的问题时才会勇往直前,在面对学习时才能心无旁骛。如果家庭充满阴霾,对于许多孩子而言是极大的阴影和影响,从小心里变埋下一颗黑暗的种子,不断增长,将来便容易受到小时候的影响,产生不自信的情绪,害怕重蹈自己父母的覆辙。
但独立的孩子也同样需要父母放手。我们在引导的同时,也需要给予他们自己发挥的空间。不管做选择还是看问题,都需要由他们自己自主选择,他们不管对错,也要给他们机会。不要认为孩子的想法并不重要,其实孩子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也有自己进行选择的权利和义务,他们可能做出的选择并不如我们想要的那么完美,但是我们不必太过于干涉,只要不影响大局,他们便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同时能够从小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
最后,学会夸奖和肯定孩子,这对许多孩子而言是最为珍贵的教育方式和领悟。我们不要吝啬于夸奖,应该源源不断的让他知道自己是最好的,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信心。
四、怎么培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
很多家长都羡慕那些自信的孩子,因为她们在人群中非常出挑,笑容阳光,落落大方,其实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小培养起来的。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怎么培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怎么培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 1
一、正确地夸奖孩子
很多父母认为,想让孩子自信,使劲夸就行。其实夸奖是个技术活,夸太少、夸太多、夸不好,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家长这样夸孩子:“宝宝真聪明!”,当我们夸孩子聪明的时候,赞美的是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
次数多了,孩子就容易把成功和失败归结到自己天赋上,一旦失败,孩子就认为自己不够聪明,能力不行,而不会想到是付出的努力不够。
所以,在表扬孩子的问题上,父母需要多描述一些细节,多肯定孩子的努力,客观地夸奖孩子。
比如孩子学校得了奖状,与其对孩子说:“真聪明”,不如说:“爸妈知道你为这个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这样,孩子才会更加看重自己努力的过程。
二、给孩子做选择的机会
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对于孩子自信心的成长十分重要。
可能有家长会说:“小孩子什么都不懂,让他们选择不是添麻烦吗?我走的路比孩子吃的盐都多!”
的确,家长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处事经验,但是,如果大事小事,家长拿主意拿惯了,孩子长大就不会自己拿主意了。
1岁至12岁,是训练孩子自主选择能力的关键期。出门穿哪些衣服、节假日去哪里玩、餐厅点菜,都可以问问孩子的意见。
如果你已经有了大体的方向,不妨让孩子二选一,比如“你想要黄色的裙子还是粉色的?”、“你想抹巧克力酱?还是想抹草莓酱?”
总之,适当给孩子选择权,孩子会感受到他们被尊重、被信任,从而带给他们自信和成就感。
三、最好的鼓励是相信孩子
生活中,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会受到伤害,或是不愿意让孩子添乱,阻止、代替孩子做事情。
“你别摔倒了!”
“你洗不干净!”
“你不会穿,奶奶帮你穿!”
“快放下,别捣乱。”
这样的过度保护,无形中剥夺了孩子重要的体验机会,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
可能在你眼里,孩子洗个杯子,洗不干净,摔碎了还容易弄伤自己,但是对于孩子而言,靠自己的能力洗完杯子,就是一次小小的挑战,就是独立完成一件事的体验。
孩子需要的不是过度呵护,而是你相信他能做好这件事的放手和信任。
四、给孩子有界限的自由
培养孩子的自信,既要给予孩子温暖和关爱,也要建立起规则和界限。
父母设下清楚且一致的界限,比如晚上10点前必须睡觉、每天玩iPad不能超过1小时、先完成作业才能出门玩、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
这些规矩很可能会引起孩子一时的哭闹,不开心,但是却能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负责。
爱和规则从来都不是敌人。
在家庭中的界限愈清楚,孩子以后进入幼儿园、学校、职场,就愈有自信和他人相处,更能适应社会生活。
五、父母的爱,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孩子的自信,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
电影《奇迹男孩》,10岁的奥吉天生脸部畸形,在奥吉去学校的第一天,他就受到了周围人的排挤和歧视。
奥吉回家,把自己关在房间大哭,他流着泪问妈妈:“为什么我这么丑?”
妈妈告诉奥吉:“你一点也不丑!我们都非常爱你。你看我脸上有这么多皱纹,我们每个人脸上都有痕迹,这是一张展示我们过往经历的地图,这张地图从来从来都不会丑陋。”
妈妈这份坚定的爱,给了奥吉源源不断的安全感,由自卑走向自信,最终成长为人们心中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她用爱告诉孩子:
“你天生与众不同,不必躲躲藏藏。”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开始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开始遇到质疑、嘲讽和误解,但是如果有一对永远支持、理解、尊重自己的父母,孩子的内心一定会是富足的。
怎么培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 2
不要焦虑
高焦虑的父母往往会导致不自信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在于,父母与孩子缺少有质量亲子沟通和互动。在培养孩子自信的过程中,一些父母往往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或技艺,而忽略了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改变心态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更需要的是父母的指导、鼓励和认可。平时假期选择参加一些培训班并没有问题,问题是有些家长往往过分在乎孩子,常把孩子的表现当成自己的“成绩单”。即便孩子表现不错,父母还是会很焦虑,总觉得孩子做得还不够好。其结果往往是,高焦虑的父母导致了高焦虑的孩子,从而导致了不自信的孩子。所以,要想让孩子自信,父母要先有好心态,别操之过急。
走出误区
误区1 寄予孩子过高的期望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给孩子不断地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优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误区2 总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这是所有父母的通病。当你把“比较”的枷锁套给孩子,孩子就永远无法感受到幸福。
误区3 数落孩子的不是
教导是很多父母都尤其热衷的一件事情,有人从教导中感受到自己的威严,有人从中体会征服的快感。数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让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让孩子丧失自尊。
误区4 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
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负疚,这个时候最需要来自父母爱的陪伴、协助和支持。
误区5 代替孩子做选择
父母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是忽视了代替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你剥夺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孩子就丧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误区6 不相信孩子
当孩子对妈妈说:“没事,我一个人在家学习,你去忙吧!”妈妈一关上门就想,他一定在家玩电脑呢!这样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尊重我。毁灭孩子自尊的第一步就是不相信孩子。
怎么培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 3
1、 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当孩子向父母提出他的需求时,比如说“我想画画”、“我想听故事”等等,父母不应该忽视孩子的需求,而是应该重视起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这个家庭里有参与感。
2、 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当遇到需要做出选择的情况,父母应该将选择权交还给孩子,或者是征求孩子的一件,而不是不顾孩子的意愿,替孩子做出决定。
3、 不嘲笑孩子: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有时候难免会出糗。在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应当是鼓励孩子,而不是嘲笑孩子,这样做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4、 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当孩子向你提出问题的时候,证明孩子是有求知欲望的,父母应当耐心倾听并和孩子一起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表达能力变得越来越强,自信心也会相应地提高。
5、 让孩子感觉自己被需要:平时在家里,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感觉到自己也是这个家庭里的一分子,也能为家庭出力。
6、 在家摆放孩子的作品:当孩子完成了一些手工艺品的时候,无论好看与否,家长都可以将其摆放出来,这是对孩子能力的一种肯定。
7、 给孩子一个私人领域:孩子也有隐私和秘密,他们也希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父母可以专门为孩子开辟一个领域,让他更有安全感。
8、 宽容地对待孩子:责备与批评,都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与其如此,父母莫不如宽容地对待孩子,给予孩子改正的机会。
9、 不比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果父母只看到孩子的不足之处,总是喜欢拿孩子进行对比的话,那么孩子会因为得不到父母的认可而失去自信。
10、让孩子偶尔当家:孩子也是这个家庭的“小主人”,因此有的时候,父母可以将当家作主的权利给予孩子,比如让孩子自己买菜等等,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11、让孩子自己选择穿衣搭配:带孩子买衣服的时候,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颜色和款式,尊重孩子的意见,是提升孩子自信心的第一步。
12、与孩子平等地交流: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来进行看待,和他平等地进行交流,孩子会变得更加自信。
13、让孩子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无论是叠被子、擦桌子、还是收拾玩具,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举手之劳。
14、鼓励孩子表演特长:当有人来家里做客的时候,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在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做自己擅长的事,孩子会变得更加从容自信。
15、鼓励孩子扩大朋友圈:让孩子多多认识以下其他小朋友,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社交能力的提升,对于提升自信心是个加分项。
16、让孩子制定并执行计划:让孩子去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和要完成的任务,当孩子能够克服阻力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时,他会变得更加自信。
17、鼓励孩子探索新事物:如果孩子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父母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是应该放手让孩子去探索。
18、帮助孩子发挥个性中积极的那一面:每个孩子的个性不一样,教育方式也不一样。父母所要做的,便是因材施教,让孩子个性中积极的那一面得到发挥。
19、认可孩子的外貌:无论孩子美丑与否,父母都要对孩子容貌给予肯定,而不是嘲笑孩子外貌上的缺陷,如此一来,孩子才能够更加自信。
20、让孩子摆脱依赖:父母要尽早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将来孩子进入校园,才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培养自信独立的孩子_培养自信独立的孩子心得体会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培养自信独立的孩子_培养自信独立的孩子心得体会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母婴健康成长群,学习健康育儿,产后瘦身,添加 微信:1533261829 备注:好身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ytcf.com.cn/5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