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礼貌品格的方法怎样培养孩子的礼仪修养

怎样培养孩子的礼貌_怎样培养孩子的礼貌礼节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怎样培养孩子的礼貌_怎样培养孩子的礼貌礼节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怎样培养孩子的礼貌_怎样培养孩子的礼貌礼节

一、怎样培养孩子的礼仪修养

礼仪修养是一个人全部品德的基础,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既不利于孩子自身的发展,也将严重危害孩子的品性,在生活中受欢迎的人,往往是那些有礼貌有教养的人,他们也有较好的发展机会与人际关系。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怎样培养孩子的礼仪修养的知识,欢迎阅读。

有教养的人10大特征

一、守时

二、谈吐有礼有节,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总是先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看法和意见。

三、态度和蔼:对话时,望着对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东西,看书报,心不在焉,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四、语气中肯:言语柔和,语气适中,避免高声喧哗。

五、注意交谈技巧: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对方观点,也不直接反驳,而是陈述己见,分析事物,讲清道理。

六、不自傲:

七、信守诺言:

八、关怀他人:

九、大度:

十、富有同情心:

以下就父母常碰到的几种状况或困扰,提出建议,帮忙孩子学习对外礼仪。

带孩子出去做客应注意什么事?

父母可在家里和小孩玩扮家家酒的游戏,透过不同角色的饰演,让小孩会学一对一的情境与对话:

·主人门开了,要先问好。

·主人请了,才能进去。到里面不能像在自己家里,到处乱跑或随便翻东西。

·主人招待餐点时,要说谢谢。

·大人在谈话时,小孩不能打断或插话。

·如果主人家中也有小孩,则可带些玩具,和小主人一起分享。

·离去时,必然要对主人表示感谢之意,也要提醒小孩,不能私自带走别人的玩具或物品。

有时让小孩也当当小主人,让他们明白当主人的辛苦,也让他们看到不同客人的好坏,久了自然会明白该如何当个好客人。同时,也能在过程中学到分享的精神与乐趣。

·如果想让孩子在一些正式的家庭或者朋友聚会当中表现出与父母合作的态度,那么做父母的要提前做到以下几点:

·尽可能地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直接去与别人接触,不要由父母决定他应该和哪些人在一起,应该给大家唱歌还是背诗。

·平时多多与亲戚朋友们相互通信、通话联络,可以使他们了解到你的孩子逐渐长大了,懂事了,以免将来聚会的时候还把他当小宝物对待,送给他天线宝宝,而不是他喜欢的自己组装的四驱车。一旦孩子感觉到被小看了,他就会很不高兴的。

·让三四岁的孩子与亲戚朋友们多接触多来往才能使他们相互更熟悉,他们的关系也更亲密。孩子们都是短期记忆,即便是最亲爱的妈妈,如果一年不见面,再看见妈妈的时候孩子的反应也是冷淡、疏远的。

·相互交换礼物。每逢生日和节日的时候,礼物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能够使家庭或朋友之间更亲密。孩子可以准备自己亲手做的礼物。

·制作家庭相册。把爷爷奶奶、姑姑叔叔,还有姥姥姥爷、舅舅家的照片整理摆放好,让孩子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孩子看到人不叫该怎么办?

见到人问候,的确是最基本的礼貌,但似懂非懂的小孩却不是每次都乐意这么做,因此常让一旁的大人着急,如果是碰到殷殷期盼的爷爷奶奶,恐怕就更糟。

亲职教育专家董媛卿建议父母放轻松,因为小孩没和长辈住在一起,感情不够,叫不出来很正常。但有方法可循,养成小孩见人打招呼的习惯。

首先,在见面前,必然要先告诉孩子“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让他们有心理准备,甚至可先练习一下。

见了面,要留时间给小孩叫人,而不是大人忙着说话,突然间,发现小孩还没打招呼,就急着催小孩,结果愈催愈糟。一旁的大人该做的是鼓励,鼓励他们把先前练习过的说出来,如果真是害羞,一时怯场,让小孩点点头,笑一下也可以。

回家后,则要大大赞赏小孩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叫爷爷奶奶,叫得很大声很好。”甚至,可买点小礼物送他们。小孩其实都很精,当他发现嘴甜可让大家都开心,又可得到奖赏时,他会很乐意去做这件事。

孩子们参加成人的正式聚会,父母要注意什么?

除了这些亲戚朋友间的聚会外,还会有一些很多陌生人参加的重大场合。在这些比较正式的场合,通常要有正规的仪式、成年人之间的交谈、很多的等候,这些恰恰都是孩子们认为很无聊的事情,也是他们难以忍受的事情。当孩子们感觉到很无聊,或者无所事事的时候,他们就会调皮一下,甚至胡闹一番。因此,父母要想措施让孩子总有事儿做,比如给孩子带一本画册、故事书,或者蜡笔和纸。

如果孩子事先知道了将有哪些仪式和活动,他就不会产生压迫感,反而会表现得很合作。最好能够找到可以让孩子们单独活动的区域,以远离成年人的那些“枯燥”的活动。

另外,服装也是一个影响孩子情绪的重要因素。穿衣不舒服、不随便,或者穿了一件从没穿过的衣服样式,都有可能使孩子的情绪变坏。所以,提前一个星期先让孩子试穿一下,过几天再穿一次,让孩子慢慢适应和接受这套衣服。如果孩子坚持穿他喜欢的旧衣服,那么父母就答应给他带着,仪式过后就给他换过来。父母还要给孩子带一些饼干类的甜食,以免让孩子饿着肚子等着漫长的仪式结束。

如果活动中有正式的午餐或晚餐,最好先在家里教给孩子最基本的用餐礼节:嚼东西的时候要闭上嘴,把餐巾放在腿上。但是,在用餐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能当众再去指导孩子应该怎样做。否则,父母的话会使孩子感觉很难堪,有一种压迫感。

如果你的孩子很害羞,你就要带他提前到达会场,以免一下子要面对满满一屋子的人。

如果孩子坚决拒绝拍照,就只好看他高兴的时候给他抓拍了。让孩子坐下来并且面对镜头微笑和大家一起合影是父母最希望的,但也是最难以实现的。

如果在你们精心的准备工作后,还是出现了一些“小小的灾难”,父母必然要保持幽默感,使自己冷静,可以给孩子拍照或者摄下来这些“不和谐的小插曲”,作为永久的纪念。

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不休怎么办?

没几个父母能忍受孩子在大庭广众红着脸大声尖叫或哭闹,甚至赖在地上不走,如果又有旁人的眼光,就更难堪了。

美国幼儿教育专家夏毕罗博士在《完全教养手册》一书中解释,这代表孩子知道他可以在公共场所赢得你的注意或妥协。立刻给孩子想要的东西或贿赂他们,将在未来付出更大的代价;而立即的打骂,也只有短暂的效果,并不能教会小孩在公共场所应有的礼仪。

但还是有几个方法可帮忙小孩学会自我控制。

事先预防还是最主要的关键。外出前先告诉孩子,这趟外出的目的是什么,让他们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出门前,也要先跟孩子说好规则,确定他们都明白,并问他们是否能遵守。

到了外头,这些规则必然会被打破,但大人要耐心地提醒与纠正,直到小孩遵守。

但大人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例如,小孩在超市不断奔跑吵闹,屡劝无效时,可问他:“你是要平静下来,还是要离开?”如果还是不从,就在冷静不生气的状况下,带他们回家,千万不要舍不得选好的物品。让孩子清楚明白,除非在公共场所表现得宜,否则不能再出门。

下次出门前,可再和小孩谈一次,是否了解这些规则,能不能遵守;如果不能,就把小孩托给其他朋友,大家按需要轮流外出购物,这样也能让小孩学会自我控制的重要。

还有一些小技巧。例如,别在吃饭前或午睡时间带小孩出门,因为那会让他们更兴奋,难以控制,等小孩吃饱睡足了,大人也比较轻松。还有,行程别排得太紧,过度刺激小孩,年幼的孩子逛一个购物中心就累了,千万别再去别的地方。

如何带孩子去餐厅吃顿好饭?

带孩子出去吃饭或聚餐,也得做“预防”工作。出去前,先跟小孩说明状况,像是到餐厅不能大声喧哗,会坐在高脚椅上,爸爸妈妈会为他带个百宝袋,里面有他喜欢的东西,像是画笔、画纸、图画书、相本或小玩具。

等餐时,可先为小孩准备小点心,或带他们四处走走,缩短坐在高脚椅上的时间,看看餐厅周围的摆设或环境,让孩子有点乐趣。用餐时,别一口气就把孩子喂饱,而是和大人进食的速度差不多,否则小孩一饱就精力充沛,很难再坐得住。

在这过程中,还可从百宝袋里捞出好玩的东西吸引小孩。像是拿出有很多图片的绘本,让小孩一页一页的翻,绘本比其他玩具更适合带到餐厅,因为它不容易掉落一地。

也可拿出家里的相本,小孩喜欢看自己的照片,边看还可以边问他:“这是在哪里拍的?”“那天做了什么事?”相簿不该放在柜子里喂蚊子,而是该常常拿出来看,外出用餐就是最好的机会,让小孩回忆,沉浸在愉快的`情绪中。

如果餐点餐盘都收走了,还可以拿出画纸和画笔给小孩涂鸦,但大人要欣赏赞美,让他想画下去。

大人讲话,小孩一直插嘴怎么办?

全美知名的心理咨询专家理察.卡尔森博士曾在《别为小事抓狂指南──父母篇》的书中建议父母,如果碰到这种情况,要先心平气和的告诉小孩:“打断别人的谈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

但也要谨守原则,千万别在孩子插嘴时回应他们的要求,否则他们会不断重覆这可得逞的行为,尽管你已说了上百遍的:“这是不礼貌的。”

但在你的谈话告一段落后,要主动问孩子:“亲爱的,你想做什么,我现在可以来帮你。”让小孩明白,这时候才能听他说话,满足他的需要。

另个好方法是与孩发展一套默契。比如说,当你与人交谈时,他可以跑来捏你的手,表示他有需要,而你也可以轻轻回捏一下,表示你知道了,会尽快来处理他,在这平静的默契中,教他学会尊重大人的谈话。

如何教会小孩说、“请”、“谢谢”、“对不起”?

所有的幼儿教育专家都认为,要小孩养成这个好习惯,父母得以身做则。

像小孩如果常听到爸爸妈妈用“请”字与人沟通,自然而然会明白它该怎么使用。日本儿童生活研究所所长石井哲夫在《如何培育第一个孩子》一书中提醒父母,如果希望小孩有个良好的说话习惯,就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说“请”、“谢谢”、“对不起”,因为这都是保持人际关系的良好基础。

从事幼教工作的王永弘就举自己为例,他每天早上开车出门,会主动跟车库管理员问好、说谢谢,久了他发现,女儿竟然跟他做同样的动作,会挥着小手说:“谢谢,再见!”王永弘开心地形容,他从来没教,是潜移默化的结果。

小孩口出恶言或说话不妥该怎么办?

“你是猪,你白痴”、“叔叔,你的嘴巴好臭”、“妈妈,这个新娘好丑”。当这些话冷不防从孩子的嘴巴出现时,爸爸妈妈窘得想钻进地洞里。

理察.卡尔森在《别为小事抓狂指南──父母篇》书里说:“其实,孩子所说的话通常不代表他想要故意侮辱或伤害别人。”

但要避免出糗,父母要做的是持续教导适当的行为。因为,“当孩子再大一点时,需要学的不再只是请和谢谢,而是以正确的态度处理和成人的关系,”理察.卡尔森提醒。

比如说,孩子在婚宴上当着新娘面说她很丑,妈妈可在事后告诉小孩,不必然要当场、马上把所有的感觉讲出来,如果只想说给妈妈听,附在耳边说就好。

也要教小孩将心比心,体会别人的感受与反应,可问小孩:“如果别人也这么说你,你会不会很难过?”如果会,就不要这么说。也提醒小孩,常常说这种话会得罪人,没有人喜欢跟他做朋友。

假如是口出恶言,则可用引导式的问句和他讨论,“你必然要用这个字吗?”、“要不要换个字来形容你的感觉?”和小孩讨论他的情绪感觉,教他、建议他用使其他文雅有礼的字,会比纯然的斥责更有效。

如何教小孩说好话?

网路上曾有个笑话,一个每天要骑脚踏车送小孩上课的妈妈,有一次为了小孩的一句话兴奋不已。原来,是小孩在上学途中,附在她耳边说:“妈妈,你内向贤淑。”过了好多天,她才搞清楚,原来是小孩发音不清楚,把“逆向行驶”说成“内向贤淑”,但已经让妈妈高兴好几天。

也有个刚刚丧夫的妻子,每天以泪洗面。有一天,4岁大的女儿居然对她说:“妈妈,你不要再哭了,爸爸如果知道了会很难过,他喜欢看你笑。”她这才惊觉到,自己该振作起来。

的确,小孩的赞美或好话,常常在最恰当的时刻发挥最好的效果。幼教专家都建议,教小孩从小说好话,不只是赞美别人,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关怀人、安慰人的能力。

当然,父母的身教还是最重要的,如果爸爸妈妈常讲好话赞美人,小孩的嘴巴也比较甜。如果父母严苛批评,小孩也难说出好话。

除了身教,父母也可善用童书绘本。因为绘本里有许多故事比喻,还有许多人物角色,足以启发他们的同理心、同情、怜悯与爱心,比讲道理更容易培养孩子温柔关怀的能力。

诚如斯宾赛所说:“礼仪训练最终的目的,是要向孩子传递出“对人的需要关心以及学习合作”的精神。”从基本的打招呼问好,到习惯说“请、谢谢、对不起”,或更进一步的说好话赞美人,都是培养孩子学习文明礼仪的好方法。

二、培养孩子礼貌品格的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的礼貌品格

如何培养孩子的礼貌品格,众所周知想要培养孩子的善良品格,就得从小开始,不然孩子们的善良就会随着时间而慢慢消耗殆尽,那么大家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礼貌品格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培养孩子礼貌品格的方法1

1、时间要趁早

想要培养孩子的善良品格,那么就必须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教育孩子,如果等到孩子们长到一定的年纪,那么孩子们的性格就比较难改。

2、教育孩子孝敬父母

想要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格,首先应该让孩子们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们只有学会了孝敬父母,才能够学会去爱他人。父母要在孩子的脑子里灌输孝顺的知识,让孩子们有行善的首要条件。

3、让孩子懂得善对他人

善良除了要对自己的人好外,还要懂得善对他人。在平时外出时,如果看到有老人过马路时,可以让孩子去搀扶;如果看到有人行乞时,可以让孩子力所能及。当然,善良并不意味着做烂好人,善良也是要有观察力的,有些人是该帮,但是有些人却是利用别人的恻隐之心行骗,所以也要教育孩子们不要上当哦。

4、父母要做个好榜样

孩子们都喜欢模仿父母的行为,想要孩子善良,那么父母必须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只有父母们自己做善举,才可能让孩子们也有善良之心。爸妈们为了让孩子善良,那么爸妈自己也要做善良的.人哦。

5、如果孩子做了坏事要惩罚

从小父母就该教育孩子善良的重要性,如果说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做出了很多违背善良的事情,那么父母们就该责备孩子,不要当做事情没有发生,而应该严厉的斥责孩子,让孩子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孩子们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后,自然以后就不会做有违善的事情。

6、奖励孩子的善举

孩子们都是喜欢夸奖的,所以如果孩子们做了好事,做了善事,那么父母就该对孩子给予适当的奖励,这些奖励应该是言语上的,而不应该是物质上的,如果是物质上的奖励,就会让孩子们形成假善的面孔,因为他们会把善良当成自己获取利益的工具。

7、善良的同时让孩子知道自保

善良没有错,但是如果因为善良而受骗,使得自己受害,那么这就不好了。所以爸妈该训练孩子观察的能力,正确的分辨哪些善行可为,哪些不可为。

培养孩子礼貌品格的方法2

哪几种品格是孩子必须具备的

1、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

我国不同于西方国家,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适应外界的生活能力。我们中国的孩子一般都是被宠在蜜罐里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多时候,离开了父母们的照顾,孩子根本不知道怎么在社会上生存。所以,从孩子懂事起,就应该让他们学会如何在这个社会上很好的生存,如何才能不依靠父母而独立,发生了危险情况怎样保护自己。

2、追逐梦想的能力

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个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是迷茫的,而有了梦想就有了动力,做事情也就会有目标和毅力。所以,家长们应该让孩子清楚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而不是整天逼着孩子去学他们不想学的东西。要知道,没有梦想的人生就像是失去翅膀的鸟儿。

3、拥有自信和抗压能力

现在动不动就听说哪个小孩子得了抑郁症,哪个小孩跳楼自杀,原因在于现在的孩子都被宠溺坏了,一点抵抗挫折的能力都没有,遇到问题不会解决问题,没有能力面对问题,而选择消极的态度。所以,必须从小就让孩子拥有自信和抵抗挫折的能力。

4、拥有自尊心

孩子小的时候犯错误是很正常的,这时作为家长来说,要认真对待,家长们应该有耐心,一步步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一味的发脾气甚至责怪谩骂孩子,他虽然小,但是也有自尊心,在批评和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他的心理感受,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5、拥有团队和合作意识

孩子在学校的时候,就该让他能融入到团体中,与同学们能玩到一起,这样当他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就会很快融入到他的工作环境,他会懂得团队的重要性,会懂得与别人很好的合作。

三、怎样才能培养出有礼貌的孩子

孩子都是可爱的,我们想要我们的孩子变得有礼貌,首先要尊重我们的孩子,让他知道,我们的行为是因为我们热爱、尊重和珍惜他们。这样,孩子才会感觉到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并愿意接受我们的教育。

那么,要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呢?

(1)把孩子当作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来对待

《鼓励的神奇》的作者马斯滕建议:“常常问问自己,如果我以对待孩子的方式来对待朋友的话,我还会有朋友吗?”如果你要孩子感觉受到珍惜,就把他们当作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来对待吧。这样才能养成尊重孩子的习惯。

(2)无条件地赋予爱心

无条件的爱就是不附加条件地热爱孩子。让孩子知道,无论如何我们都与他们在一起。这正是孩子们需要感觉到自己真正受到尊重和珍惜的那种爱。务必保证你赋予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是确保无疑的,因此无论如何孩子知道你爱他。

(3)专心地、尊重地倾听

孩子说话的时候,放下手中在做的事情,集中注意力,听他要告诉你些什么。这样,孩子才会觉得你真的珍惜他的意见,并且想要听听他的想法。

(4)全身心地传递尊重,而不仅仅口头说教

是不是说了谢谢,才有饼干吃?是不是要说对不起,才可以看卡通?是不是要喊伯伯好,才有大人的好脸色?有些父母亲可能会疑惑,这样会不会让孩子学得很“势利”,为了得到这些奖赏,才做这些“有礼貌”的行为?礼仪行为本来就是应该的、发自内心的,如果用一般教养的赏罚方式教小孩,是否会让孩子觉得这些表现是为了换取某些利益?

爱人、尊重、关怀、有礼的行为,当然不是要换取好处。其实,不论教导孩子什么,你所采用的赏罚,没有一种是为了利益交换!平常,你就必须让孩子知道,任何奖励都是出于对他的关爱和赞许;处罚,是因为你想认真地对他表示,这样做真的不好。如果只是“你听话就给你买神奇宝贝”、“你不礼貌就不给你看电视”,的确很容易让孩子直接将这些行为认知与自身利益连结,以为这是和爸妈之间的交易。不论奖励或是惩罚,最好都能够给孩子一个“正当”的理由,严肃而且诚恳,先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行为的影响及严重性,同时这些赏罚约定不是无端的、可以随着爸妈的心情商量改变的。

(5)树立正面的自我概念

给孩子贴上“胆小鬼”“笨蛋”等标签会大大降低孩子的自尊,让他们天天想到自己没有用。不管这些叫法是真的还是假的,孩子听到就会信以为真。因此,只能建立肯定的自我概念的标签,使用标签时有一条规则要记住:如果绰号不尊重人,最好别用。

有的父母在对待残疾人时有一种鄙视的神情,常把盲人叫做瞎子,把一只眼睛失明的人叫做独眼龙。还有的父母喜欢叫别人的外号。这些不尊重别人的行为都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有个父亲带孩子去学校报名,对老师说:“喂,报名。”孩子也很快学会对教师、同学喊“嗨”、“喂”表示招呼。

(6)经常向孩子诉说关爱和珍重他们的原因

你越是向孩子表示爱他,他就越会珍重和关爱自己。因此,经常告诉孩子你爱他,但是也要告诉他你爱他哪些方面,并表示因为他是你的孩子而感激他。“我爱你,因为你很善良。”“我爱你,因为你很有礼貌。”千万别以为孩子知道你心中对他的.感情就不说,记住一定要告诉他。

教导孩子适当的行为举止、有礼貌地对待人,采用适度的赏罚,还是非常可行而有效的方法。最好的奖励,就是爸妈的爱与赞美。往往,爸妈的注意与情意,便是引发小小孩学习的重要动机。这对孩子有极大的鼓舞,也是建立信心的重要来源。请记得告诉他:“你已经有能力让别人觉得舒服呀!”而当他真的做了一件不错的事,也请别吝于说一句:谢谢你!当知道这些有礼的行为举止的价值,孩子将会十分乐意再做一次,学会体贴的能力。

(7)与孩子待在一起其乐融融

帮助孩子感受到尊重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知道你与他在一起乐趣无穷。与孩子共度休闲时光,这样你就会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只有在这上面,你才能让他知道你多么爱他,尊重他。

(8)当孩子有不礼貌的行为时,及时地制止他

当孩子的行为不正确时,要及时地制止他。如果教育还不能让他改正不好的行为,尤其是当他的行为确实已经有害或危险时,更有必要采取这种措施。孩子有时会用语言或动作对其他人造成攻击或伤害,此时强力的阻止和惩罚是必要的。只要你保持认真的态度,即使只使个眼色、做个手势,都会让孩子清楚知道,事情不对了。可以将他带离现场、然后陪他好好想一想,比让他一个人面壁思过来得有正面意义,并且记得与他讲清楚说明白,究竟为何不好。

尊重、关怀、善良的道德价值观,才是孩子从这些奖赏处罚中要学到的。最好的教育,其实是孩子自身的感受和经验:他身边的重要他人,是不是正如此地互相对待?是啊,吃饼干前是说了谢谢,那是因为,我真的想谢谢你,跟我分享了这美好的东西;是啊,看卡通前是说了对不起,那是因为我真的很不好意思,打断你正在看的节目;是啊,你喊了“伯伯好”他很高兴,那是因为,他被关心,心里很温暖哪。

四、宝宝好礼貌该如何培养

宝宝好礼貌该如何培养

有些家长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自由的社会,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就可以了,有些家长则认为,孩子现在还小,天真无邪,长大后就会懂得文明礼仪的。其实这都是误解。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要知道礼貌是要从小培养的。本文内容是宝宝好礼貌该如何培养。

宝宝好礼貌该如何培养1

孩子懂礼貌是好家教的体现,而这需要从宝宝小的时候就开始教育起来,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因为孩子的进步都是从点滴间开始延展,而一些社交礼仪以及生活好习惯确实从实际生活中培养更有效果。

第一、 培养孩子落落大方的个性

现在很多宝宝小时候都表现得比较羞涩,除了跟家人接触之外,看见其他的叔叔阿姨都会害羞打招呼。

这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居住在高屋建瓴,物质条件虽然好了,但是接触的范围却小了很多,父母工作忙碌忽略了跟孩子的语言交流,也鲜少带着去开拓视野,接触新环境,故而对孩子的个性培养上会有一定的影响。

爸爸妈妈们要多带着孩子外出,给孩子更多语言锻炼的机会,而对于孩子们做得好的的地方要及时的给予肯定,例如孩子跟叔叔阿姨打招呼了,爸爸妈妈也要及时附和,肯定孩子的行为,这个积极的回应就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了。

第二、 养成聆听的好习惯

孩子童真童趣,想到什么会说什么,但是出于礼貌习惯的培养,也不能够一味的纵容哦,告诉宝宝在别人说话的时候插话是不礼貌的行为,要在别人说话的时候懂得聆听,之后再说明自己的观点,如果确实有事情,可以拉拉爸爸妈妈的’衣角,跟爸爸妈妈偷偷说,让孩子懂得,交谈是以尊重彼此的前提而开展的。

第三、 做个热情好客的小主人

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我们可不是要做个高冷的小公主或是小王子哦,爸爸妈咪不妨利用这个机会教育孩子懂礼貌,在客人进门的时候可以跟他们打声招呼,如果有其他的宝宝也一起来啦,那么也要懂得招呼哦,提醒宝宝主动拿出自己的零食,玩具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大方的小宝宝会获得很多的赞赏。

学习做个礼貌宝宝是个反复实践的过程中,爸爸妈妈要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要给孩子以身作则,因为孩子的学习模板就是父母,如果爸爸妈妈能够做到,孩子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的。

宝宝好礼貌该如何培养2

一、家长以身作则,做好日常生活中的礼貌问候。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要陪养孩子讲礼貌的好习惯,首先家长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在家里,早晨起床我和孩子爸爸都会习惯性跟家里长辈说声:爸爸早上好,妈妈早上好。跟孩子说声:儿子,早上好;出门上班前说声爸爸妈妈我们上班了;晚上下班回到家,先问候一声爸爸妈妈,然后跟孩子说声:儿子,妈妈回来了,爸爸回来了,等等。在小区里,碰到邻居,楼道里打扫卫生的阿姨,门岗的保安,或是其它认识的人,都会主动问声好,打个招呼。到公司里,早晨跟同事见的第一面,也会主动说声早上好。

受到我们的影响,孩子在家也会主动问候大人。出门碰到熟人也会主动打招呼,偶尔忘记了,在大人提醒下,也会马上说声好。每天早晨,我送孩子到学校,都会看到孩子主动跟门卫叔叔和值班的老师同学问好,放学回家也主动跟老师同学们说再见。

二、培养孩子的社会公德心。

教给孩子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不随手扔垃圾,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和孕妇让座。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带他坐公交车,碰到老人和孕妇我们都会主动让座。孩子上小学后,每天跟爷爷一起乘公交放学,有座位会先让爷爷坐,自己坐了座位,也会主动找需要让座的老年人,主动给别人让座。

每次出去玩,我们都会事先准备好垃圾袋,垃圾随身带走,集中扔到垃圾箱,孩子还会主动分类扔垃圾;在公园里不采摘花草,不践踏草坪。看到有游客不文明的行为,我们会引导孩子,问问孩子那样做好不好,对不对。

三、引导孩子学会待客的礼貌习惯。

外出做客前,我们会给孩子立好规矩,讲好注意事项,并问孩子能不能遵守,如果能遵守,我们就去,如果不能,我们就取消。比如:去朋友家做客要做到以下:

1、进门换鞋;

2、见到主人家的人要主动问好;

3、不大声说话,不吵闹;

4、大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话;

5、不随便动别人东西;

6、得到别人允许玩的玩具,离开时要归位;

7、离开时一一说再见;

8、轻轻地随手关门。因为事先给孩子立了规矩,孩子都还遵守得不错。事后,会对孩子作客的表现做总结,并适时地表扬和肯定孩子能够遵守约定。

家里来了客人,引导孩子主动问候客人,带着小客人安全游戏。

四、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注意仪容仪表。

孩子小时候学习穿衣服时,就跟他说衣服要穿正,袜子要拉平,裤子拉正。有段时间,儿子没有做到这些要求,我就对他说:“儿子,妈妈昨天在外面办事的时候看到一个叔叔,高子很高,长得很帅,穿了一身名牌衣服,但是他的裤子没穿正,裤缝是歪的。儿子,你觉得那个叔叔看起来会帅吗?”儿子哈哈大笑说:“裤子都没拉正,怎么可能会帅呢?”慢慢地,孩子裤子也能够拉正了。

五、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在家中尊重孩子,平等的对待孩子,大事小情让孩子知晓,并跟孩子商量。遇事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着想,学会原谅和包容别人。我们跟爷爷奶奶一起住,有的时候孩子跟爷爷奶奶有了冲突,会打电话告诉我,我会先安慰孩子,跟孩子分析这件事爷爷或奶奶做得是不对,但是爷爷奶奶这么大年纪了还在照顾我们,给我们买菜做饭,接送他上学,是人都会犯错;子轩做错事的时候,妈妈原谅了你;妈妈做错事的时候,子轩也原谅了妈妈;也请他能够原谅爷爷或奶奶。一家人在一起,就应该相互包容,相亲相爱。

六、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对人友善。

1、3-4岁

会说:“你好!”、“再见!”

会说:“请”、“谢谢!”

甚至会握手。

2、4-5岁

会说:“对不起”

会正确使用餐具

3、5-6岁

公众场合举止得体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怎样培养孩子的礼貌_怎样培养孩子的礼貌礼节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怎样培养孩子的礼貌_怎样培养孩子的礼貌礼节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母婴健康成长群,学习健康育儿,产后瘦身,添加 微信:1533261829  备注:好身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mwj2023@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ytcf.com.cn/6743.html